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
艦隊收藏巡禮(17) 軍艦防波堤/高塔山公園夜景
二戰日本戰敗後,日本海軍手上殘存的軍艦,大多面臨了被拆解的命運。一部分則是被當作「賠償艦」交付同盟國作為賠償。像是著名的驅逐艦「雪風」就被交到中華民國的海軍手上,以「丹陽」的身分服役到退役。
但還有少數的軍艦,至今依然執行著守護日本的任務——以防波堤的形式。
戰後的日本可說是百廢待興,不少設施,像是港口因為戰爭遭受破壞,但由於修復的物資嚴重缺乏,於是就有了拿軍艦當作防波堤這種替代方案產生。其中,位於北九州市的軍艦防波堤是當中最知名的防波堤,還有個正式的名稱叫做「響灘沈艦護岸」。
從小倉市區出發,約莫半小時車程即可抵達軍艦防波堤。
位於此地的防波堤是由三艘軍艦所組成,分別是驅逐艦「柳」、「涼月」和「冬月」。防波堤建設於1948年,在這三艘軍艦船體內灌入土砂以及石頭,然後鑿沉作為防波堤使用。
但後來由於長期的風吹雨打,加上有小偷偷拆船上的廢鐵盜賣,導致軍艦的艦體嚴重劣化,於是在1962年時,港灣管理局將「涼月」和「冬月」灌入混凝土埋在防波堤底下,只剩下圖中「柳」的部分艦身殘留在地面上。
艦首附近立著說明牌,列著各艦的基本資料與戰歷,還標明了軍艦的位置。
從艦首上拍的照。經歷了數十個春秋後,艦首部分早已鏽跡斑斑,似乎隨時都會剝落的樣子。而「涼月」和「冬月」就埋在前方的混凝土和柏油底下,完全看不出蹤跡。
艦首往艦尾,歲月在艦身上留下的無情痕跡。
右舷與左舷。
艦尾大部分已經沒入了混凝土當中。旁邊則是有幾組釣客在這裡悠閒地釣著魚,在這裡一邊拍著照一邊回顧歷史的我反而好像有點突兀。
灣內的風景。
探索完軍艦防波堤後,接著前往車程約莫10分鐘的高塔山公園,「柳」、「涼月」和「冬月」的慰靈碑就設置在此。
慰靈碑位於山腰處,前往山頂的途中就可以看到指示,沿著指示就可以抵達。
此處的慰靈碑是1976年時由「柳」、「涼月」和「冬月」船員的遺族發起設立的,並且在下方記錄著三艘軍艦的戰歷。
參觀完慰靈碑後,來到了高塔山公園山頂上。造訪時盛開著不少紫陽花。
這裡設有展望台,視野非常良好,是當地的知名夜景景點。橫跨河面的若松大橋、岸邊的工廠群和市內的建築構成絕美的景色,非常值得一覽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