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毛灣是位於四國高知縣西部的天然良港,曾經被日本海軍作為海軍泊地以及航艦測試使用,二戰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「大和號」的航行性能測試即是在這裡進行。
於國道56號線轉入縣道7號線後約10分鐘,就可以抵達位於宇須須木町的宿毛灣岸。
轉入小路抵達岸壁後,就可以看見宿毛灣。雖然難以想像,但這片極其普通的海灣就是當時的宿毛灣泊地。
沿著岸壁走,首先來到的是水上機繫留場跡。這裡曾經被當作是海軍453航空隊的基地,配置水上戰鬥機和偵察機各12架。但如今岸上則是被堆滿了漁民的漁網與雜物,和過去的海軍水上飛機基地難以產生聯結。
接著來到了當時的海軍宿舍跡,現今已被改建成當地的公民館。公民館前立有說明看板,簡單地敘述了宿毛灣的歷史並標示了殘存的遺跡位置 。
離開公民館後,馬上就看到殘存的海軍彈藥庫遺跡。外壁已經被大量的植物覆蓋,而彈藥庫內也是被鎖起來的,無法進去一探究竟。
繼續沿著路走就到了儲油槽遺跡,洞口被鎖住不能進去。
再往前走,來到了水上特攻艇「震洋」的整備場遺跡。
簡單來說,水上特攻艦就是汽車炸彈的水上版本。發現敵軍船隻後,駕駛員就開著特攻艇往敵艦衝,等到靠近後就引爆船上的炸彈完成自殺攻擊。在戰爭末期時,這種玉石俱焚的自殺式攻擊並不侷限於神風特攻隊。
最後則是在海灘上發現了魚雷艇的整備場遺跡。
回到岸壁上,只能找到幾艘漁船以及捕魚工具,過去的痕跡已經蕩然無存。曾經的海軍泊地,如今就只是個寧靜的小漁村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